韩国乒坛新星申裕斌的中国 “火锅修炼”:海底捞拉面台上的跨界奇旅

  • 2025-08-06
  • 1

当韩国乒乓球女将申裕斌在海底捞的拉面台前甩动面条时,这个画面迅速登上中韩两国社交媒体热搜。这位 20 岁的世界排名第 12 位选手,在结束厦门乒超联赛后,用一场充满烟火气的跨界体验,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运动员的刻板印象。

一、拉面台前的 “呆萌风暴”

在黄石港万达广场的海底捞门店里,申裕斌身着红色围裙,专注地模仿着拉面师傅的动作。她双手握住面条两端,试图将其甩成完美的抛物线,却屡屡被调皮的面条缠住手臂。当面条意外甩到脸上时,她先是一愣,随后捂着嘴笑出声来,清脆的笑声感染了整个餐厅。这段被网友称为 “史上最可爱拉面教学” 的视频,在抖音单条点赞量突破百万,韩国网友评论称 “这是乒乓球界的可爱暴击”。

经过半小时的练习,申裕斌逐渐掌握了技巧。当她成功将面条拉至两米长时,兴奋地像孩子般蹦跳起来,还即兴配上了中国网红神曲《科目三》的节奏。门店经理透露,申裕斌特别要求学习海底捞的招牌 “甩面舞”,甚至将乒乓球训练中的手腕灵活性运用到拉面动作中。

二、从赛场到市井的文化浸润

此次中国之行,申裕斌展现出惊人的文化适应力。在黄石参加 “国球三进” 活动时,她不仅与 10 余名乒乓球爱好者展开 “1 分钟友谊赛”,还主动加入当地广场舞队伍。视频中她摇头晃脑的样子萌翻全网,甚至喊话 “下次要站 C 位”。这种接地气的表现,让她在黄石市民中获得 “小申” 的亲昵称呼。

成都之行更让她成为 “川味文化体验官”。她跟着王曼昱学习四川话,一句 “巴适得很” 说得有模有样,还特意到宽窄巷子品尝担担面和三大炮。在社交媒体上,她晒出与熊猫玩偶的合影,并写道:“成都的火锅和熊猫,都是治愈疲惫的良药。” 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参与,使她被韩国媒体称为 “最懂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”。

三、体育与美食的奇妙共振

申裕斌的跨界体验背后,暗藏着对竞技体育的独特理解。在接受《乒乒乓乓》专访时,她表示:“拉面需要手腕的爆发力和节奏感,这和乒乓球发球有共通之处。” 这种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训练灵感的思维,正是她在赛场上屡屡创造奇迹的关键。

在黄石的乒乓球互动活动中,她特意设计了 “火锅战术” 环节:用不同辣度的火锅汤底比喻比赛策略 —— 清汤对应防守反击,麻辣对应主动进攻。这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,让现场小球员们在笑声中领悟到战术变化的精髓。

申裕斌的中国之旅,无意中成为中韩文化交流的生动案例。她在海底捞学习拉面的视频被韩国 KBS 电视台专题报道,主持人评价称:“从乒乓球台到火锅餐桌,申裕斌正kaiyun中国官方认证在重新定义运动员的国际形象。” 在中国,网友们则发起 “教申裕斌跳广场舞” 的话题,甚至有粉丝制作了中韩双语教学视频。

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申裕斌的参与,让乒乓球这项竞技运动更具温度。她用‘笨拙却真诚’的姿态,打破了文化隔阂。” 这种民间文化交流的力量,或许比赛场上的胜负更具深远意义。

当申裕斌带着新解锁的拉面技能返回韩国时,她的行李箱里不仅装满了黄石港饼和火锅底料,更承载着对中国文化的全新认知。正如她在社交媒体上所说:“中国教会我的,不仅是乒乓球的技巧,更是如何用热爱去拥抱世界。” 这场从海底捞开始的跨界之旅,正在书写体育外交的新篇章。

韩国乒坛新星申裕斌的中国 “火锅修炼”:海底捞拉面台上的跨界奇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