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评丨赛场辱骂零容忍:红牌罚下足球流氓,净化中国足球生态

  • 2025-07-25
  • 1

7 月 18 日晚的天津泰达足球场,本应是一场纯粹的足球竞技,却因看台上的丑恶行径蒙上阴影。当成都蓉城球员韦世豪在点球命中后,迎接他的不是公平竞赛的掌声,而是扩音器里传出的污秽辱骂 —— 从对球员本人的人格侮辱,到对其妻子的性羞辱,再到对母亲的恶毒诅咒,这些突破人类文明底线的言论,通过直播镜头传遍全国。当韦世豪情绪崩溃、在主教练怀中痛哭离场时,中国足球的尊严也在这场丑陋的闹剧中碎了一地。

一、法律利剑出鞘:对足球流氓绝不姑息

这起事件的处理堪称范本:天津市公安局滨海分局迅速立案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对带头滋事的球迷姜某某作出行政拘留 7 日、终身禁止观赛的处罚;中足联不仅对涉事球迷会实施 "空场 1 场" 的重罚,更首次将处罚范围扩大至赛区管理方,对天津津门虎俱乐部通报批评。这种 "点面结合" 的惩戒机制,打破了过去 "只罚个人不究管理" 的惯性思维,释放出 "谁纵容暴力谁担责" 的强烈信号。

法律的威严不容挑衅。根据《体育总局公安部关于加强体育赛场行为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》,携带扩音设备进入赛场、实施侮辱性言论已构成双重违法。此次处罚中,警方与足协的高效联动,让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 26 条关于 "寻衅滋事" 的规定不再是纸面上的文字,而是化作实实在在的法律威慑开云kaiyun。正如天津足协声明所言:"绝不容忍任何破坏联赛秩序的恶劣行为",这种零容忍态度正是净化赛场生态的关键。

二、国际镜鉴:文明观赛需要制度托底

在足球流氓治理领域,欧洲早有成熟经验。英国 2023 年出台的新规明确,对慕尼黑空难等灾难事件进行戏谑者将面临终身禁赛;曼城俱乐部建立的三级处罚体系(驱逐出场、短期禁赛、长期禁赛 + 法律追责),将管理责任压实到俱乐部层面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德国为 2024 年欧洲杯部署的 "超级安保"—— 每场比赛 2200 名警力、人脸识别系统全覆盖,从技术层面切断了足球流氓的可乘之机。

对比之下,中国足球在法治化进程中仍有提升空间。例如,天津事件中涉事球迷携带的扩音设备为何能通过安检?这暴露出赛事管理方在入场安检环节的疏漏。借鉴英国足总的 "球迷会员制" 和德国的 "风险球迷数据库",建立中国特色的观赛信用体系,或许能从源头遏制暴力行为。

三、技术赋能治理:让监控成为赛场 "第三只眼"

当韦世豪冲向看台理论时,场边的高清摄像头完整记录下冲突全过程,为后续处罚提供了铁证。这正是智能监控技术在赛场治理中的生动应用。2024 年巴黎奥运会采用的 EasyCVR 视频管理系统,通过人脸识别、行为分析等功能,实现了对场馆的 360 度无死角监管。这种技术完全可以引入中超赛场,建立 "实时监控 - 自动预警 - 快速处置" 的闭环管理机制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监控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球迷行为模式。当每一句辱骂、每一个挑衅手势都可能被 AI 识别并关联个人身份时,"法不责众" 的侥幸心理将无处遁形。正如某球迷论坛网友所言:"现在看球得管好自己的嘴,说不定哪个摄像头就把你拍下来了。" 这种心理约束,恰是文明观赛文化形成的重要前提。

四、破局之道:构建多方共治的足球文明生态

治理足球流氓是一项系统工程。从天津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到,公安机关的执法力度、足协的纪律处分、俱乐部的管理责任、媒体的舆论监督,共同编织成一张严密的治理网络。但这还不够 —— 球迷组织的自我净化同样关键。英国阿森纳俱乐部的 "球迷行为宪章",要求会员签署文明观赛承诺书;德国多特蒙德的 "黄墙文化",将球迷助威转化为球队精神图腾。这些经验启示我们:真正的足球文化,应当是理性激情与文明素养的完美融合。

马上评丨赛场辱骂零容忍:红牌罚下足球流氓,净化中国足球生态

教育引导同样不可或缺。神经科学研究表明,重度球迷在支持球队时,大脑的 "背侧前扣带皮层" 活跃度下降,这导致其情绪控制能力减弱。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,单纯的处罚无法根治问题,必须通过学校教育、社区活动等方式,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精神认知。正如某足球评论员所言:"当孩子们学会为对手的精彩进球鼓掌时,中国足球才算真正长大了。"

这场天津风波终将平息,但留给中国足球的思考远未结束。当我们在为韦世豪的泪水痛心时,更应看到:对足球流氓亮 "红牌",不是对球迷群体的污名化,而是对真正热爱足球者的保护。唯有让法律的红线、技术的防线、文化的底线形成合力,才能让绿茵场重新成为纯粹的竞技舞台,让球迷回归为欣赏足球之美的观众。这不仅是职业联赛的生存之道,更是一个体育大国应有的文明底色。